注浆管

  • 华体育会app下载官网
华会体育官方网站首页登录

1979年我国钻井船翻沉72人遇难调查后:竟是日本动了手脚

来源:注浆管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6-03 19:10:46

  1979年,我国钻井船沉没,72人遇难,损失3000多万,调查后:竟是日本动了手脚。

  出事故的是一座名为“渤海2号”的钻井船,这是我国从日本买来的“二手船”,1979年11月25日,渤海2号正在渤海湾进行作业,可谁也没想到,渤海2号会突然翻船。

  上世纪70年代,大海成了一大资源库,为了从海底开发石油资源,世界各国都铆足了劲研发设备,我国自然也不例外。

  不过问题则是,当时我国的工业水平有限,距离造出海上钻井平台,这其中还有一定差距。

  一边是技术受限,一边是待开发的石油资源,我国准备在国际上求助,从其他几个国家进口钻井设备。

  求购设备并不轻松,许多国家只愿自己开采石油,并不打算向我国伸出援手,一番求助下来,竟只有日本愿意出售钻井平台。

  虽说找到了卖家,但事情依旧不容乐观,日本之所以愿意出售,是因为他们有座闲置的钻井。

  这座钻井设备名为“富士号”,它于1968年开始服役,到了70年代,富士号已经陈旧过时,如果再不出售,富士号就只能砸在日本手里。

  为了尽快赶到海上开采石油,我国根本来不及挑剔,花了大价钱后,富士号被我国接手,对于这台二手设备,开采人员还给它起了新的名字——渤海2号。

  从买回来到1979年,渤海2号在渤海湾成功下海,并在此地为我国开采出了大量油田。

  在此期间,渤海2号并没有出什么样的问题,但就在1979年,一场灭顶之灾突然到来。

  1979年11月,渤海2号收到命令,它即将迁移井位,航行至117海里外,并在那进行新一轮作业。

  考虑到渤海2号体量大,石油勘探局还特地开了一场会议,会议提出,将在11月24日,使用拖船来协助迁移。

  有了勘探局的安排,工人全都蓄势待发,接下来,他们只要迁移到指定位置,任务便能圆满完成。

  然而,就在拖船行动开始前2天,也就是11月22号这天,渤海2号便接连出现岔子。

  22号上午,渤海2号忽然出现异样,钻井上的3号潜水泵落水,需要2名潜水员下水打捞。

  潜水泵掉落,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,但对于接下来的拖船行动来说,却并不是什么好事。

  时间来到11月24号这天,整整74名工人踏上了渤海2号,除此之外,“滨海282”拖船也迅速就位,迁移作业正式开始。

  船上的74名工人,将有72人葬身海底,不仅渤海2号翻沉,就连派来拖行的“滨海282”也将被卷入海底。

  事发过后,调查进度迟迟未被公布,直到8个月后,遇害者家属联名上诉,这场沉船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。

  从11月24号晚,到25号凌晨,渤海2号上究竟发生了什么?沉船真相又为何被隐瞒?

  初步估计,晚上10点的风力达到了9级左右,到了11点,渤海湾的海浪甚至拍上了甲板。

  见状,渤海2号上的工人不敢耽搁,一旦海浪持续,船上的积水过多,那么渤海2号很可能因此翻船。

  为此,工人们赶紧稳定设施,另外一部分人则跑去启动泥浆泵,只要泥浆泵运转,船舱里的水便能顺利排出。

  可事情绝不会如此顺利,25号凌晨2点,风力持续增强,甲板上的氧气瓶、钻杆等物品已经被卷入海中,而泥浆泵也出现了意外。

  光是泥浆泵失常,还不足以让渤海2号整艘沉没,真正致命的,还是通风筒损坏。

  在狂猛的飓风中,甲板第三个通风筒被打断,这样一来,通风筒根部便形成了一大窟窿,这一窟窿直径近1米,进水量相当惊人。

  海浪除了从窟窿中涌进来,还不断地拍打到甲板上,再加上大风呼啸,钻井船很快便生出旋涡,船上的棉布全被卷了进去。

  到了凌晨3点,钻井船上的水已经漫过膝盖,而整艘船已经有了倾斜的趋势,此时海水还在往上涌,船上工人乱作一团、

  然而在猛烈的风浪中,滨海282根本没办法迅速掉头,等它回头驶来时,海面上几乎看不到渤海2号的影子。

  随后,滨海282放下救生筏,并从船上抛下绳子,落水的船员只要抓住绳子,就能获救。

  要在恶劣气候中实施救援,其难度无疑登天,凌晨3点半,滨海282不仅没有救出船员,反而还将自己葬送在海底。

  钻井船、拖船双双翻沉,72人直接遇难,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700多万,事故一经发生,便立马引来了大量关注,其中最为激烈的,是国外的谴责。

  在事发6天前,渤海2号刚进行完作业,然而在短短两个月之间,渤海2号便被要求到217海里外,在2500米深度进行石油开采。

  短暂的时间,无疑让任务变得紧迫起来。正是因为时间不足,事先检查才没能更加细致,而执行完任务的渤海2号,也没有来得及进行完善加强。

  按理说钻井船在夏天作业,在冬天就该进行检修,不过,70年代的情况并不允许渤海2号检修。

  当时我国正处在全力发展期间,加上1978年的开采量并不达标,为了追上西方国家的步伐,我国石油部门领导喊出了口号:

  在出发前,渤海2号的潜水泵曾被海浪打落,但为了不拖延时间,船员并没有实施打捞。

  在迁移作业开始之前,渤海2号应该排出8个沉垫舱中积水,这样一来,整个钻井将减轻将近2400吨的重量。

  但由于工人长时间作业,拖船期间是他们少有的休息期间,再加上工人对渤海2号深信不疑,因此并没有主动卸出积水。

  根据当时的气象台播报,整个渤海湾地区将有6到7级大风,依规定,风力一旦到达5级以上,便不可以进行作业。

  可偏偏渤海2号是进口钻井船,质量上乘,此前它扛下了5级大风,这让工人毫不担心风浪。

  而负责人也没有给出明确指示,他们只表示时间紧迫,让工人自行决定起航与否,话里有话,众人不言而喻。

  自从11月25日沉船后,渤海2号便成为了国际上的笑柄,对于遇难者家属来说,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。

  根据初步调查,参与此次拖船的领导以及工人都存在一定问题,其中领导为完成任务赶时间,而工人也没能检查到位。

  一番调查下来,石油部负责人直接被免职,相关主管也遭到了记过处分,至于其他的当事人,也全都受到了应有的处罚。

  72人遇难,这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,难道只是因违规操作,就要葬送72条人名吗?

  在遇难者家属的联名上诉中,案件调查重启,直到8个月后,一场更大的阴谋终于暴露在大众眼前。

  一方面,日本在出售钻井船时,曾刻意隐瞒真相,这座钻井台曾接受过大量修补,但日本对此只字不提。

  另一方面,在二次修补中,日本的工程质量并不过关。尤其是通风筒增补,日本工人并没有按照出厂设置来修补,反而是用了另一种材料,这就导致风浪一来,渤海2号的通风筒便直接被打断。

  还有更重要的一点,日本在出售钻井船时,为了抬高价格,曾吹嘘过该钻井船抗风浪,只要风力在8级以下,钻井船都能抵抗。

  随着沉船真相被揭开,案件也重启调查,在归还遇难者名誉过后,最要紧的,还是整改石油开采项目。

  1982年,我国石油部门和美国阿科公司达成协议,我国将在南海地区开垦油田,而阿科公司则负责提供“爪哇海”号钻井船。

  有了上一次的经验,我国本以为此次开垦万无一失,可就在1983年10月,“爪哇海”号也将彻底沉没,至于船上的81名中国员工,也将一同葬身海底。

  让人痛心的是,在“爪哇海”号作业期间,我国气象局曾多次提醒阿科公司船员,有强台风正在袭来。

  但“强台风”三个字,却被阿科公司误听成了“台风”,要知道,“爪哇海”号的招牌便是:

  前进的后果便是连人带船全部沉海,打捞行动持续了整整3个月,但一个幸存者都没能拯救上海,而庞大的“爪哇海”号,也无迹可寻。

  1979年的渤海2号,1983年的“爪哇海”号,两次事故中,我国共牺牲153名船员,他们带着对祖国的希望奋斗,却不想,在美日的坑害中失去了性命。

  为了杜绝此类惨剧,我国工程师痛定思痛,他们摒弃所有外来钻井,开始埋头研究我们自己的技术。

  到了2011年,我国第一搜深水钻井平台横空出世,它就是半潜式钻井平台——981。

  随着一座又一座钻井平台的出现,我国彻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,在我们自己的钻井平台上,工人们的安全将不再受到威胁,那些饱含苦痛的辛酸经历,也终将成为过去式。

var url = []; var curProtocol = window.location.protocol.split(':')[0]; if (curProtocol === 'https') { for(var i=0;i